原标题:京西王佐春耕忙:时隔40余年 佃起村将恢复60亩稻田
新京报讯(记者 田杰雄)惊蛰至,春耕忙。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节,在京西王佐镇佃起村内的种植园里,忙碌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。田间耕作的村民,正在为春耕做着准备。随着大型机械设备步入田间,播种、施肥、稻苗育种等工作正在逐步推进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春耕,曾经作为古代“御米”产区的佃起村,时隔40余年,重新恢复了60亩水稻种植,并计划同时养殖稻田鱼蟹,这一方小小天地或将能成为距离市区最近的“鱼米之乡”。
大型机械已经就位。丰台区王佐镇供图
在京西南王佐镇的佃起中心村,本是由佃起村、南岗洼村和水牛坊村三个自然村组成,听这些村庄的名字便可得知,佃起村与“水”有缘,而农业方面佃起村确实也曾拥有水稻种植传统。再往远了说,南岗洼生产的水稻曾经是专供皇帝吃的御米。在如今京石高速不远处,这里曾有过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。
“但要说起村里上一次种水稻,还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儿了。”佃起村书记刘星告诉新京报记者,养水牛,种水稻,是村里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,不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高楼拔地而起,还在村里务农的人越来越少,需靠人力插秧种植的水稻,也因为老人们日渐难弯下的腰背,而停止了种植,这一停,就是将近半个世纪。
村民们在田里忙碌。丰台区王佐镇供图
那么又为什么会在今年选择复耕?刘星提到,种水稻,是为了延续村里人的一点念想。“很多干部和村民总怀念从前有水系环绕的村庄,有自家大米可吃的日子,再加上近年来,因为地势较低,频频受大雨积水影响的南岗洼村在附近修建了蓄水池,我们希望能借这水,恢复村庄附近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。”
刘星书记提到的蓄水池,让南岗洼摆脱了“积水坑”的命运,每年可积7万立方米雨水,也就可以满足水稻种植所需6万立方米的用水量,“所集雨水经过人工过滤系统灌溉水稻田,满足水稻生长和稻池内稻田蟹、稻田鱼的饲养;从稻田流出的水经过过滤再回到公园,真正形成了咱们水稻种植的水域过滤循环管网。疫情过后,我们还要发展一分田等农业项目,打造佃起村自己的品牌农业,让城市居民来佃起体验农耕文化,也为村民提高福利待遇增加经济收入。”
眼下,在曾经种植水稻的老地方,大型的机械设备已经开上了田间地头,水稻池内平地施肥,稻苗育种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。不远处的另一边,70亩油菜花地也正在播种,等到四五月份,或许就能看一侧青秧满田,望一边黄萼裳裳。
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